中国有限公司-“吸血”欧洲,美国GDP增加2.6%背面
美国加州的马拉松石油炼油厂(视觉我国)本报记者 倪 浩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 木据法新社报导,美国总统拜登周一(10月31日)晚正告称,假如美国油企不将其高额赢利“反哺”到增产降价中,他将向其征收“暴利税”。多家全球动力巨子刚发布的新一季度财报显现赢利创新高,埃克森美孚在短短3个月内赚取190亿美元,挨近苹果同期207亿美元净赢利。美国借乌克兰危机拉欧洲国家制裁俄罗斯,最杰出的便是让欧洲拒买俄罗斯油气,之后将美国油气高价卖给欧洲。最近发布的美国第三季度GDP数据显现,简直仅靠出口“一己之力”,美国就改变本年以来接连两个季度的负添加,把美国从经济阑珊的泥潭中拉出来。连美国商务部都供认,第三季度的出口首要依托石油等工业产品。深陷动力危机的欧洲,成为美国GDP反弹的“献身品”。石油救了美国美国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现,第三季度GDP环比添加2.6%,改变此前两个季度接连下降的趋势,重回正添加,暂时完毕“技术性阑珊”。不过,第三季度GDP添加简直全赖净出口拉动。数据显现,三季度美国出口环比添加14.4%,出口添加863亿美元,而进口则下降703亿美元。美国私家消费、私家出资、政府开销、净出口对GDP的奉献分别为1.0%、-1.6%、0.4%、2.8%。美国商务部在发布数据时清晰表明,三季度货品出口中,对添加奉献最大的是工业用品和资料,尤其是石油产品及其他非耐用品。彭博社报导称,出口和进口的一升一降,使得直接拉动GDP的净出口大幅上升,成为美国第三季度GDP添加的最大奉献者。“历史上,美国依托出口拉动GDP添加仍是比较稀有的,”我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档研究员何伟文承受《环球时报》采访时表明,上述数据意味着,美国三季度2.6%的环比增速悉数来自出口,若扣除净出口将会呈现下滑,那么美国前三个季度均呈现负添加,经济仍深陷“技术性阑珊”傍边。何伟文表明,动力出口协助美国第三季度GDP摆脱了下滑的为难。与之比较,“欧洲经济火车头”德国因为动力进口成本添加,从传统的贸易顺差国家变成了逆差国家。大西洋两岸,几家欢乐几家愁在美国庆祝经济好转时,欧盟国家则堕入高通货膨胀。欧盟统计局10月31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现,本年10月欧元区19国通胀率高达10.7%,创下1997年有记载以来的峰值。德国《年代》周报称,欧洲动力价格同比飙升41.9%,是推高通胀的最首要要素。以俄乌抵触为布景,美国在欧洲堕入动力危机之际,加大对欧洲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。许多媒体聚集美国向欧盟加大液化天然气出口,大赚欧盟的钱。奥地利《维也纳日报》报导称,世界动力署(IEA)的数据显现,欧盟从美国进口的天然气在6月初次超越俄罗斯。德国新闻电视台引述德国联邦议员克劳斯·恩斯特的话说,美国在每艘驶往欧洲的天然气船上赚取2亿欧元,这让德国公司不得不应对“显着的竞赛下风”。金融市场数据供给商路孚特的数据显现,2022年上半年,美国向欧洲出口39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,占美国出口总量的68%。仅半年,美国出口到欧洲的液化天然气总量已超越了上一年全年。最新的数据显现,9月份,美国出港货船装载的液化天然气达630万吨,其间近70%都被运往欧洲。《环球时报》记者11月1日在美国动力信息署网站上查询的数据显现,本年以来,美国向欧洲国家出口的石油和天然气比从前显着添加。本年前7个月,美国向法国出口的石油每个月都维持在500万桶以上,最高月份迫临1000万桶。而上一年同期,美国出口法国的石油最高只要470万桶。10月初的数据显现,自俄乌抵触以来,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占比从41%下降至7.5%,同期来自美国的天然气激增。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称,在“北溪”管道遭袭后,欧洲实际上没有时机取得廉价牢靠的俄罗斯天然气,不得不以昂扬的价格从美国购买天然气。厦门大学我国动力方针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告知《环球时报》记者,之前因为价格昂贵,美国油气一向无法很多输往欧洲,俄乌抵触给了美国最好的时机,美国现在成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。“你开暖气了吗?”“你开暖气了吗?”现在在德国,朋友们碰头常会这样问一句。10月1日,德国供暖期一般正式开端。不过本年气候异常温文,德国人能够多等一阵。俄乌抵触后,德国面对动力危机。德国顾客现在正在寻觅其他保暖办法,例如打造“洋葱造型”,便是里三层外三层多穿衣服,保暖内衣等服装销量剧增。美国浑水摸鱼引起了欧洲国家的愤恨。10月21日,法国总统马克龙向美国开战,责备美国本乡动力价格十分低,却在以创纪录的高价格向欧洲兜销天然气。此前,法国财长勒梅尔表明,“咱们要付出4倍的价格来买美国的天然气,这是不行承受的。咱们绝不能答应美国以献身欧洲为价值树立经济主导地位”。路透社1日称,挪威国家石油公司CEO奥佩达尔表明,因为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运送量下降,欧盟天然气价格将在几年内坚持高位。他表明,欧洲的底子问题是天然气缺少,且缺少会长年累月。假如欧洲要招引更多天然气,在未来几年将会付出高价。责编:张靖雯